文章来源 : 发布时间 : 2015-06-16 15:24:49浏览量:次
“三王峪“名称历史悠久,西汉末期赤眉军首领樊崇派樊柯、魏方、于干三员大将来此驻扎而得名。
公元23年,已加入南方绿林军的西汉皇族后裔刘秀(即后来的东汉王朝占领者“光武帝”)为光复汉室,在军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;与公元24年春,先后作率兵赴河北、山东对铜马、赤眉军两支起义军进行收编说服,驻扎在三王峪入口的炮关岭下,见众将士汲水而井水不降的情况后,亲自在井旁的石壁上刻下了“炮”关岭下一井泉,南阳刘秀来访贤,三军同饮自中水,但见泉丰不减“的留言诗。隋朝末年611年,邹平人王薄,在邹平、章丘境内的长白山上领导农民起义反抗隋朝的腐朽统治。613年进驻三王峪内长达四年之久,于616年正规入窦建德起义军,随之离开三王峪。
至唐朝末年,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,于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,建立农民政权,国号大齐。因不敌唐军反扑,被迫由此撤离,经天马岭,跑马岭,仲宫转退在泰山北峪。公元884年因寡不敌众战败自杀在泰山的狼虎谷内。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“冲天大将军”将其居住扎营的“荒草岭”更名为“黄巢岭”。
自明朝后叶至清朝乾隆时期,随着纺织业的兴盛,三王峪内开始植桑养蚕。据乾隆10年、14年的碑文记载。此时蚕场已有原来的三座发展到了八座,可见规模相当。苍天无情,历史有名。追朔史志人文,不难看出三王峪的历史渊源。又因三王峪景区有着特殊的环构山姿和崖泉幽谷,也引发了许多历史事件,同时也造就了景区内许多的历史事件,同时也造就了景区内许多人文、自然景观。
作为一个新开发的游览风景区,三王峪山水风景园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,三年来,立足社会发展,立足景区特色,在标志牌设置上逐渐形成了合理、便利、个性化的特点;在宣传中积累了丰富的宣传资料;在导游服务上,以游客满意为标准,注重导游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导游词的科学性、准确性、生动性。
景区的引导标识,以木板为原材料作成,既体现了环保意识,又独树一帜,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,别具情趣。标识牌都采用了国家标准图形符号,同时,为了适应部分外国游客的需求,还添置了中英文对照。各种引导标识设置合理、充足,加上设于景区正门和游客中心的景点录像及其它服务设施,即便是初次来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游客,也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自助旅游